首页 > 党员天地 > 党员文萃
1954年,在朝鲜过年
 
作者:董军         发布时间:2020-11-13

 

  

一袋甜到心底的糖

  六十六年前,我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一名卫生兵。1954年年底,这个严寒的冬天,我是在朝鲜度过的第三个冬天。

  这个冬季比前两个冬季安静多了,天空中已经没有了来回轰炸的美机,响了三年的枪火也歇了。这是因为美帝国主义终于低下了头宣布停火,坐在了谈判桌前。但我们战士的心里没法轻松,三八线上不时有双方冲突的枪声,深山密林中有美帝空降的特务,草丛中有一触即发的蝴蝶弹……虽然胜利了,但我们都还没有从战争阴影中解脱出来。

  新年前几天,领导宣布“赴朝慰问团”明天就要来了。哇!这个消息像装满了清醒剂的重磅炸弹,把我们这些战士炸醒了,大家蹦呀跳呀,别提有多高兴啦!第二天早早地在山口等候。我们没有鞭炮、锣鼓;没有彩旗;隆冬季节也采不到山花,我们只有从心底发出的一句话“欢迎祖国亲人”,喊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喉咙发哑。

  看惯了坑道里的泥土色和军装草绿色的我,看到慰问团亲人穿着各色便服,都觉得特别亲切。年长的就像父辈,有两个戴红领巾的是北京市的中学生男女代表,看着他们就像见到了我的亲弟弟、亲妹妹。下午,围坐在山脚下的一块空地上,后勤部的同志从山外朝鲜老乡那里买来了一些红苹果招待慰问团亲人,也分给我们每人三只苹果和慰问团带来的半斤装一袋的水果硬糖。这点过年的礼物在现在的孩子眼里可能不屑一顾,但对于那个年代的我们都是千斤重的礼物啊!

  1950年10月25日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战士吃的是炒面和着白雪。停战后,我们的条件好多了,有米饭,罐头,还有蛋粉冲的蛋汤。没有青菜,没有水果,天天如此。所以,当我拿到苹果和水果硬糖时,本想将水果糖含在嘴里,慢慢品味,可一到嘴里就顾不得了,硬是用牙将水果硬糖一颗颗磨碎吃光。要知道,我这个17岁的大兵,已经有一年多没吃到糖啦。这是慰问团亲人从祖国带来的糖!我们一边吃着糖从嘴里甜到心里,一边聆听慰问团亲人们给我们介绍祖国各地的建设情况。艺术家们给我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京剧艺术家言慧珠的表演。最后,慰问团亲人送给我们每位战士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和平万岁”纪念章,还有印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的一只茶杯和一条丝巾。

  捧着这些礼物,我们一个个热泪盈眶,感谢祖国母亲对我们的关怀!送走了慰问团亲人,我们仍久久沉浸在欢乐中。

一首难忘的歌

  人老了,很多事都忘了,唯独这首歌,印在脑海里,怎么也抹不掉。

  还是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连续了十一年的战争刚刚结束,经济建设百业待兴,人民生活还未改善,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连接中朝两国的鸭绿江大桥被炸了。在这紧急关头,毛主席、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正在练兵准备解放沿海岛屿,解放台湾。有一天,突然接到命令,傍晚就启程了。军人嘛,服从命令,军事秘密,用不着多打听。汽车,火车,日夜兼程,把我们送到了与朝鲜隔江相望的安东市(今丹东市)。正式的动员会只开了半天。下午,文化教员给大家教唱新歌,歌词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这歌词里有党的号召,有祖国的命令,也有中华儿女的决心。唱着歌,我们热血沸腾,这歌词顺着血管流入心底,沉淀脑海深处。

  在征途中,为避防美军的炮火和敌机轰炸,我们不可能高歌前进,但我们都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唱着这首歌;这首歌,陪伴我们度过艰苦的战斗岁月,我们唱着这首歌迎接赴朝慰问团的亲人,我们唱着这首歌,庆祝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胜利,我们又唱着这首歌,经过鸭绿江大桥回到祖国。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始终没有忘记这首歌,我曾经把这首歌当作摇篮曲,唱给我的外孙听,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作为中华儿女任何时候都必须:雄赳赳!气昂昂!

(10月25日于杭州)

 

  董军,女,浙江温岭人,1938年出生。1951年2月参军,1952年12月随志愿军21军后勤部赴朝,在部队作为调剂员(即现在的药剂士)。回国后在浙江金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后加入农工党,退休后定居杭州。

 

  10月27日,董军的先生吴老不幸因病去世,省委会获悉后第一时间向董军致以慰问,刊出此文,向吴老等所有“最可爱的人”,致敬,向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致敬。

附件: